記者近日從中農海稻獲悉,新疆喀什帕哈太克里鄉的海水稻測產再次刷新了紀錄,最高畝產測產達853.2公斤,平均畝產測產高達597.2公斤。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5zK493kKYDK_ALD9vnkCmA
帕哈太克里鄉的海水稻收割現場 攝影/劉琳
十月,位于新疆喀什帕哈太克里鄉的海水稻迎來了豐收。金黃色的稻田連成一片,顆粒飽滿的稻穗,仿佛在訴說著這片土地的富饒與魅力。這一幕幕場景不僅令人感受到豐收的喜悅,也彰顯了科技援疆、對口幫扶和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海水稻是一種在鹽堿地生長的特殊水稻品種,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與傳統水稻相比,海水稻具有更強的抗逆性和適應性,能夠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業產出。在新疆喀什地區,海水稻的種植不僅有助于解決當地鹽堿地產出很低的大難題,能為農民帶來更高的收益和就業機會。
帕哈太克里鄉的海水稻收割現場 攝影/劉琳
今年,新疆喀什的海水稻種植面積高達一萬三千多畝。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承載著中農海稻“喀什萬畝海水稻鄉村振興示范基地”的夢想與希望。據了解,這是深圳市、喀什市、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與中農海稻公司聯合共建的科技援疆、對口幫扶和鄉村振興重點項目,深圳援疆干部們以科技力量為引領,致力于推動當地耐鹽堿農業科技的發展、并為消費者提供了來自新疆更優質的主糧選擇。
相關鏈接:深圳鄉村振興項目簡介
深圳援疆緊緊圍繞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特色發展示范點,引進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海稻”)在帕哈太克里鄉打造喀什鄉村振興示范項目“深喀萬畝海水稻基地”。高標準、智能化、數字化海水稻產業園,形成了“政府引導牽動、企業資本帶動、科技成果推動、東西部產業聯動”四位一體的深喀鄉村振興模式,為深圳對口幫扶、科技援疆貢獻力量,創造了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探索實現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2018年6月,深圳前指、喀什市人民政府與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學研究所以及中農海稻公司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正式啟動“喀什鹽堿稻生態中心與喀什鹽堿稻生態產業示范園”項目建設。2021年對帕哈太克里鄉2549戶農戶的10739.8畝土地進行了流轉,實現全鄉農民增收805.49萬元。2021年中農海稻試種了14個耐鹽堿的海水稻新品種,篩選出了4個適合喀什地區推廣的優良品種,平均畝產達450公斤,2022年海水稻種植面積達13000畝,平均畝產超500公斤。2022年初,在深圳前指支持下,中農海稻公司和帕鄉政府進一步加強合作,通過喀什市一二三產融合特色小鎮建設項目(一產:海水稻種植示范項目),因地制宜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力打造高品質耐鹽堿糧油作物生物育種中心及種業“芯片”基地,為產業結構調整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來源:讀特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雅麗
編輯:王躍敏
研發中心:深圳市大鵬新區鵬飛路7號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
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2021092627號